7月1日,特斯拉通过官网及社交平台宣布,全新Model S/X现车激励活动正式开启。
用户购买全新Model S/X两款车型现车,即可享受3.5万至4.5万元不等的优惠福利。其中,Model S现车77.39万元起售;Model X现车86.39万元起售。
与此同时,针对全新Model S/X的“宝箱”福利活动仍在进行中。
只要通过好友引荐下订全新Model S/X并提车,购车人即可获得7000元引荐激励(用于抵扣尾款)、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(EAP)90天免费试用权等福利,并可享受同期派发的特斯拉超级充电3年/6年免费使用权等福利。
作为引荐人,倘若引荐好友成功提走Model S/X,也能获得翻涨数倍的宝箱积分——48,000分,积分可用于兑换超级充电里程额度、TeslaMic无线话筒、儿童学步车等众多精选好物。
将“全球榜一”收入囊中的特斯拉,正加速推广绿色出行。
最高可享4.5万元现车激励,提走Model S/X已至最佳时机
针对全新Model S/X,特斯拉上线的现车激励,堪称迄今力度最强。
计入3.5万元至4.5万元不等的优惠福利后,Model S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77.39万元起售、Model S 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98.89万元起售;Model X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86.39万元起、Model X Plaid 三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101.39万元起。
与此同时,针对Model S/X的特斯拉“宝箱”引荐福利活动也在进行中:购车人可享用于抵扣尾款的7000元引荐激励、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(EAP)90天免费试用权,以及3年/6年免费超充使用权等福利;引荐人也可获得48,000宝箱积分,可兑换众多用车好礼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斯拉派发购车福利的同期,国内政策也在持续助推绿色出行的普及。
就在6月21日,多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》,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。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特斯拉,S3XY全系车型享购置税全额减免,最高可省超10万元。
“早买早享受,购买特斯拉的最佳时机,永远是现在!”
就像网友们分享的,除了实惠的入手价,特斯拉扎扎实实的产品技术,也是持续赢得消费者用车好口碑的关键。全新Model S及Model X 作为出行领域的“标杆”级产品,在性能和智能上,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。
“大多数加速性能位列2秒俱乐部的燃油超跑,定价均在千万级,但特斯拉只要十分之一,而且不会牺牲舒适与智能,这打开了一扇尽情想象将来出行的大门”,两款车在中国大陆地区交付后,长期征战各大赛事的赛车玩家高先生发出了上述感概。
就拿Model S Plaid来说,这一款车被媒体誉为全球最快的量产车之一,极速可达322km/h。要知道,目前普通民航客机起飞时速约为200km/h-300km/h。也就是说,开特斯拉的速度比飞机起飞时还要快。
Model X Plaid同样拥有着极为强悍的性能,2.6秒的百公里加速,足以让同级对手望尘莫及,约664公里的续航里程(CLTC工况)和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,以及强悍的牵引能力,使得这台性能猛兽拥有极佳的实用性。
将95%以上的资源投放在研发和生产上的特斯拉,产品实力从来不会让消费者失望。
性能领先、用车实惠,Model 3/Y产品力赢得好口碑
不只是全新Model S、Model X,售价更亲民的Model 3、Model Y同样拥有“超跑级别”的强大性能。
其中,Model 3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度仅为3.3秒,该数据与兰博基尼Reventon、法拉利599等车型处于同一区间;百公里加速3.7秒的Model Y高性能版,也被媒体誉为“百公里最速SUV之一”。
除了性能强悍,特斯拉还旨在让消费者日常用车更实惠、更便捷。
不久前,特斯拉发布的《2022影响力报告》内容显示:能效上,Model Y全轮驱动版约6.4公里/千瓦时,是迄今最高效的SUV;拥车成本上,以车辆整体生命周期计量,Model 3后轮驱动版拥有成本约为2.08 元/公里,与丰田卡罗拉相近,远低于起售价与其相当的豪华燃油车宝马3系,Model 3也是行业首辆与同级别燃油车售价相当的电动车。
在用车成本和实际续航上,特斯拉的优势也更加显著。
家庭充电场景下,特斯拉百公里电费只要10块钱,维保支出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1/2;2012至2022年的十年间,Model S的实际续航也提升了50%。目前,S3XY全系车型充电15分钟,即可补充续航超250公里——也就是说,仅用一杯咖啡的时间,特斯拉可以充满一周通勤所需电量。
在性能、成本、智能等领域,特斯拉引领电动车展现出比燃油车更强的竞争力,“全面转向电动车”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可以说,特斯拉始终以十足的诚意与优秀的产品回馈中国消费者,在Model S/X现车福利等贴心实惠的加持下,特斯拉将引领车市真正走向“产品为王”的时代。